9月19日,“向日葵”暖心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志愿者受聘仪式在越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举行。据悉,越秀区委政法委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平安越秀建设整体规划,在“广州街坊·越秀邻里”主品牌下,创新培育“向日葵”暖心服务队乐配网,推动心理服务赋能基层治理,大力探索其在预警预判、源头疏导中的积极作用,为越秀区“群防群治+心理服务”治理路径注入新动能。
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便捷温暖的“心灵港湾”
“培育‘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的初衷,是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方式,深入挖掘充满爱心、富有情怀、专业素养强的志愿老师,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群众压力,找到‘心理服务+矛盾调解’新路径,进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越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好区、街综治中心实体化平台,坚持公益初心、服务人民群众,强化专业支撑、提升服务效能,注重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弘扬群防群治精神、营造良好氛围,为提升越秀区居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热情洋溢的致辞点燃了全场的期待,在这份期待中,嘉宾们手按屏幕,共同为“向日葵”暖心工作室揭幕,并逐一为首批“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队员授予聘书,此举不仅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度肯定,更是赋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据介绍,“向日葵”暖心工作室汇聚了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学专家等专业力量,旨在搭建一个集预防、教育、疏导、支持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面向全区基层工作者、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群体等不同人群,提供个案咨询、危机干预、群体支持、心理课程及科普宣传等全方位的心理服务,为辖区街坊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精准赋能双路径乐配网,实现温情高效的“柔性治理”
启动仪式后,“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的钟老师和郭老师随即引领了一场名为“在隐喻中缓解压力”的深度减压工作坊。
市民张先生分享说:“压力大的时候,经常觉得堵得慌。今天老师带着我们用故事和图画当‘翻译’,就好像心里一团乱麻被理出了线头。这不仅是学方法,更像是换了一双看问题的眼睛,学会自己给自己充电赋能。”
“在过去一年多中,我们收到很多类似的反馈。每一个微笑的改变,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志愿服务队郭老师说道。
谈及建队初衷,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发现社区里很多心理需求不是大病大痛,可能就是焦虑或者不会处理家庭关系,就想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心理支持,让专业的知识‘走下来’,让温暖的帮助‘多起来’,成为居民身边的‘第一道防线’。”
守护好社会心态,方能成就基层善治。将专业的心理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并非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构建韧性社区、实现源头治理和高效协同的长远布局。服务队坚持双路径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着力提升社区专干矛盾纠纷调处能力,通过开展“心理+调解”专项培训,创新推出矛盾纠纷“柔性化解”模式,将专业心理技术深度融入家事纠纷调处实践;另一方面持续关注青少年及亲子家庭心理健康,连续两年参与区民政局儿童福利“四进”关爱服务行动,充分发挥公益品牌优势,切实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两手并重、双向赋能的工作机制,致力于构建预防为主、疏导有效、干预精准的良性社会心态生态圈。
多层联动新格局,织密覆盖全域的“心安网络”
据了解,“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自2024年4月建队以来,依托区街两级综治中心、“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社工站等阵地场所,健全“中心调度—站点响应—社区落地”三级服务网络,深化资源与力量下沉,确保服务直达末梢;建立“定时定点”与“灵活预约”双模式运行机制,提升服务可及性与灵活性;创设课程“菜单化”服务体系,赋能基层单位进行个性化“点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29场次,服务时数超300小时,服务人群超4000人次。
越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向日葵”暖心志愿服务队作为越秀区“广州街坊·越秀邻里”群防队伍中首支专业心理志愿服务队,是深化群防群治工作主要路径之一。今年,“向日葵暖心志愿”被纳入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党员先锋十项重点行动,“向日葵心灵守护计划”入选广州市第四届“文明实践种志计划”三类扶持项目,是对大家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
未来,服务队将以“向日葵”暖心工作室为全新阵地,广泛联动社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深入社区、走进学校、贴近家庭,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全面提升辖内街坊的心理健康素养与自我调适能力。
南方+记者 马艺天乐配网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