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 李润钊 通讯员 郑盛炜盈通策略
“机器预热完毕,机床平整度达标,可以启动打印程序。”盯着监控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李壮斌按下操作键,3D打印机在机床上精准游走,几十分钟后将“生长”出发往全国各地的精密小配件。这是他工作十年间最熟悉的场景。
这个被俗称为“3D打印工程师”的新职业盈通策略,近年来正随着产业爆发走进大众视野。像李壮斌这样的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正逐步成为高端制造的核心力量。李壮斌指着样品架向记者介绍:“增材制造不是简单‘打印’,而是材料、工艺与设计的系统工程。”
目前,李壮斌工作室主要开展3D打印相关视觉部件、专用焊接设备等核心组件的选型、集成与性能测试,为设备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撑。在工业产品开发领域,增材制造技术正以其快速成型、精准可控的优势,成为样品试制环节的重要支撑。
专业从事工业产品开发的考克(福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在引入李壮斌的增材制造工程技术后,产品的成本与质量有了质的变化。总经理吴建华向记者介绍,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样品试制与打样环节,过去外包给外部团队,不仅周期长、成品易出现偏差,单次成本更是高达采用增材制造技术时的十倍左右。一次偶然机会,吴建华结识了李壮斌。在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后,李壮斌多次深入车间现场指导,运用其团队开发的增材制造技术,成功优化了产品的打印工艺,将成型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同时使打样成本下降了60%~70%。
从脱胎模具的雏形到实现水路随形冷却的模具盈通策略,李壮斌用数据与激光见证着增材制造工程技术如何为制造业‘打印’出全新赛道。这个年轻的职业,正为中国高端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